同济大学机械学院怎么样?就业前景如何?
一、同济大学机械学院怎么样?
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,源于同济医工学堂时期的机电科(1912年6月)。1987年11月,机械工程学院正式成立。2012年3月,学院更名为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,现有机械工程系、能源工程系、中德机械工程中心,设有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所、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、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、工业工程研究所、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所、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、暖通空调研究所、燃气工程研究所以及专业基础教学部、实验中心,是一所有着较高科研水平的学院。
在学科建设方面,学院设有机械工程、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大一级学科,以及供热、供燃气、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学科,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、精密机械与智能感知、绿色能源、智慧人工环境四个方向为学科特色,涵盖机器人、先进制造、工程机械、医工交叉、人因工程、新能源、能效与减碳、燃气安全等,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。
学院建设有国家级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共建),以及穿戴机器人与人机交互技术上海市重点实验室、住建部燃气工程技术创新中心、上海市人工环境智慧低碳调控专业技术服务平台、重大工程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、教育部中德联合研究中心(同济大学)、建设部同济大学环卫机械研究所等国家级、省部级平台。牵头成立同济大学自主智能机器人研究院。
学院现有教师150余人,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,国家高层次人才4人,IEEE Fellow 2人,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3人;教授38人,副教授42人;学院还聘请了多名国内外知名教授、学者专家为兼职、顾问教授。学院有机械工程流动站、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流动站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在站博士后近80人。
学院设有机器人工程(建设中)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智能制造工程、工业工程、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、能源与动力工程 6个本科专业,以及中德机械与能源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(莱茵书院),涵盖机械设计及理论、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、机械电子工程、暖通空调、城市燃气工程、热能工程、制冷与低温工程等专业方向,设有机械工程、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、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 7个博士点和 6个硕士点,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继续深造的选择空间;现有本科生、研究生2000余人。百余年来,同济机械为国家培养了五万多名社会栋梁与行业精英。
二、同济大学机械学院就业前景如何?
同济大学机械学院就业前景十分可观。该专业在同济大学内部排名靠前,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极高。值得一提的是,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周边聚集了多家知名汽车企业,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习机会,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。在制造业和汽车领域,同济大学的机械专业毕业生颇受欢迎。
此外,同济大学的机械专业与德国的教育体系有着紧密的联系,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交流机会。部分学生有前往德国学习和交流的机会,拓宽了国际视野,提升了专业素养。根据上海的落户政策,同济大学机械专业本科毕业生有机会轻松获得上海的落户资格,这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便利。
总体而言,同济大学的机械专业具有良好的教育质量、广泛的就业前景以及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,值得学生深思和选择。
发布于